北京市文化馆赴通州区于家务民族乡参加中华同心·文艺村晚策划研讨会活动
12月27日, “石榴结籽润百村”系列公益活动之中华同心·文艺村晚策划研讨会,在通州区于家务民族乡举行。中央民族歌舞团党委委员、副团长卢云升、艺术培训中心主任母宗建、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团队管理部主任原亮、民族团结杂志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吴希宾,以及通州区于家务乡党委书记陈树立、党委副书记、乡长苏永恒、党委委员、副乡长于秀红、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孟慧等多位领导与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共谋民族村晚的创新与发展。
会上,民族团结杂志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吴希宾率先介绍了“石榴结籽润百村”系列公益活动的总体筹备情况。该项目由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市文化馆、北京市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中心、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民族团结杂志社对外合作部、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促进北京市百余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乡村的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中华同心·文艺村晚作为该系列活动的艺术瑰宝,将组织院团、高校艺术家、文化志愿者等力量,手拉手走进民族村,以文艺志愿活动为载体,打造既具乡土情怀又富艺术魅力的群众村晚。
中央民族歌舞团党委委员、副团长卢云升就民族村晚的策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结合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专业优势,强调艺术创作要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同时,要精心打造精品节目,让村晚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
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则就村晚活动的具体落实和实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建议组建高效的工作组织架构,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开展顶层设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及效能;并结合村歌、村舞、村集、村遗、村晚等特色元素,培育乡村网红,开创民族特色与创新相结合的村晚新风尚。
最后,于家务乡党委书记陈树立就村晚活动的定位、主题、时间计划及保障工作发表了讲话。他强调,村晚活动要紧密围绕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主题,确保活动有形、有感、有效;同时,要注重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艺与乡村的深情对话,更是一次民族团结与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公益项目,北京市正扎实有效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
来源:团队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