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行业再升级之路怎么走
面向“十五五”时期,伴随AI(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正从数字化全覆盖向数智化升级。
对于服务方式灵活、服务人群多元、覆盖区域广阔的文化馆行业来说,新时期需要升级的远不止内容形态、生产与传播方式,还有开放思维与终身学习状态。
数智服务明确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的数智化升级,离不开国家战略的前瞻布局。
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智能化”“融合化”“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公共文化服务的数智化发展背景、目标和路径都十分清晰。
“‘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在直播活动、品牌打造、资源建设、才艺培训等方面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智慧化能力不够、资源同质化较严重、社会知晓度不高、运行保障数字化人才不足、统筹能力有限等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国家与地方联动的公共文化云集群,注册用户数量超3000万,访问量突破40亿,资源总量达1584TB(太字节)。“十五五”时期,公共文化云建设将以智慧化赋能为主线,在增加全民艺术普及精品资源库群数量、提升资源质量等方面有更多突破,尤其要主动拥抱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以更多新场景、新应用,助力文化馆行业向前迈出一大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服务业处负责人张毅夫说,信息技术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文化赋能提供了坚实支撑,智能化、融合化的技术趋势,正推动公共文化数智服务从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体验转型。
人的需求置于首位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是“人”。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以“AI+”为表现形态的数智服务要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近年来,各地文化馆已从存资源、建平台发展过渡到与AI携手,共同做好群众的文化管家。
在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赵保颖介绍了国家公共文化云“全民艺课”小程序的最新情况,包括云上夜校、AI助教、学艺拼课、美育档案等众多功能首次亮相。“希望借此强化文化馆独具特色的艺术培训职能,并与市民夜校等线下服务新形态形成互补,与用户共建共享,让需求端和供给端不断碰撞,提供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数智综合平台。”赵保颖说。
技术可以把艺术门槛拆成够得着的“小台阶”,也能打破场馆界限聚拢新创意。
“作为浙江省文化馆线上空间的集成入口,浙江‘文艺赋美’AI攻略就像随时在线的文化助手,试图理解并响应每个人不同的文化需求。比如,用户想知道周末村里有什么活动、去哪报名,它立刻能生成清晰攻略,让服务更贴心、更精准。”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告诉记者,在线下场景中,AR(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加入,让观演、学艺、看展变得更加有新意、有趣味。同时,这一过程真正推动了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使科技企业、高校、艺术家群体形成公共文化共同体,合力保障了技术先进性,又增强了内容专业性、服务针对性。
福建省福州市文化馆数智服务的每一次迭代都是由群众需求触发的。该馆云平台一码查询、锁票、预约等功能解决了购票便捷化的问题,候补报名、黑名单管理等机制破解了抢票难题,智慧数据中枢通过实时分析用户行为解决了匹配度问题。“技术是辅助工具,挖掘群众文化的内在价值才是目标。”福州市文化馆馆长池小霞说。
“AI+”走向服务主场
科技企业是数智服务的重要伙伴。从底层技术支撑到场景化解决方案,以科技企业为代表的社会力量正推动“AI+”走向服务主场。
商汤科技以“具身智能”激活文化空间,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可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实现记忆式讲解和创作场景还原,为用户提供更充分的沉浸环境;超星集团研发的创作工具箱以及汉雅星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创作应用模块,支持馆员无需自建模型即可享受数智服务。
中国电信聚焦高质量数据集这一关键点,为文化馆及其用户提供全流程工具和可信数据空间;浙江艺高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开发的AI智能体应用,能够基于底层知识图谱进行内容的智能重构和二次创作,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更贴合当前传播语境的文化内容,从而提高人机互动的效率。
业界专家认为,文化馆需要社会力量提供产品、装备、资源、技术支持,也需要科学论证现有的服务形态、服务对象和主要内容,打好数智化转型底子。
创造力引领未来
公共文化服务的本质是增强人与人的连接,合理运用AI,有利于把这根“连接线”拉得更长、更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楠认为,公共文化领域需构建多模态语料库,为AI创作提供文化锚点。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广建说,“AI+”正从资源仓库转向知识图谱,文化馆行业应抓住机遇实现资源的数智化重组。
还有专家提出,新时期,应对数智能力与群众需求的落差、标准化服务与地域特色的兼容等问题,文化馆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赋能同样需要找准定位。
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金武刚看来,人的思想与创造力不能被技术替代,甚至应引领技术发展。在文化行业落地转化时,技术需对人文精神持有尊重,为探索美好精神境界而服务。

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现场,小观众兴致勃勃地体验新科技。 受访者供图

观众在年会现场逛展,了解数字化平台建设成果。 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