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0天!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北京时间”已开启

时间: 2025-11-03 浏览数 21

+1 点赞 0收藏 分享


11月12日,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盛大举行!年会主题为“爱艺术 爱生活 爱上文化馆”。倒计时第10天,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北京时间”全面开启!



年会主视觉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作为本届年会主阵地,为年会开闭幕式、专题交流、展览展示、群众文艺展演等各类活动提供场地保障和服务支持。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分别被喻为“文化粮仓、森林书苑、运河之舟”。三座美轮美奂的建筑,一方拔地而起的文化高地,人们赋予三大文化设施的美好寓意也正如其名,它们引领人们徜徉艺术之旅,领略文明之光,共飨文化珍馔。



这里是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


近年来,通州区立足北京城市副中心战略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文化赋能城市副中心建设,绘就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一)织密设施网络,筑牢文化服务的“坚实底座”


着力构建“市级—区级—街乡—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副中心的文化版图竖起坚实的骨架,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新地标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知识传播与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精耕细作,让文化的毛细血管深入基层。街乡文化中心、社区村文化室实现全覆盖,“15分钟文化圈”悄然成型。“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遍及全区,成为城市新的“精神栖息地”。



通州区24小时智能文化空间(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二)打造活动品牌,奏响运河岸边的“四季欢歌”


通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深挖运河文化“富矿”,精心打磨“运河上的通州”金字招牌,让“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成为副中心的文化常态。倾力打造“运河有戏”演艺品牌,如同一条璀璨的珠链,串联起全区优质演艺资源。从台湖爵士音乐节的自由律动,到繁星戏剧村的亲子欢笑,再到开心麻花的喜剧盛宴,让艺术的芬芳弥漫在大运河畔。“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从“春暖运河开放麦”的生机勃勃,到“就等这一夏”的热情似火,再到“运河之畔庆丰年”的硕果累累,均入选全国示范点。创新采用“三地接力+群众创演”模式,让乡村舞台绽放光芒,让非遗与市集交织出最动人的烟火气。中国合唱大会,从中央歌剧院的雄浑交响,到侗族大歌的天籁之音,再到异国民谣的独特韵味,真正实现了“以合唱为纽带,让世界听见通州”。



2025中国合唱大会(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春暖运河开放麦”主题歌会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就等这一夏”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运河之畔庆丰年”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三)推动资源下沉,书写文化惠民的“暖心答卷”


文化建设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优质文化资源如春雨般洒向基层。深耕多年的“通之韵”终身学习文化品牌,以“一韵四季十二品”的丰富内涵,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贯穿全年的学习生态,让文化大讲堂、文化大赛场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温馨家园。持续举办“运河有戏”精品演出、“优秀剧目惠民演出”,将高品质的音乐剧、芭蕾舞、京剧、曲艺送到群众家门口,让艺术从殿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文艺轻骑 通州传奇”队伍深入乡镇村社,走进科技小院,与村民同台,与群众共乐,真正让文化服务“零距离”。



“近悦远来 活力通州”2025“运河有戏”演出季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文艺轻骑 通州传奇”文艺轻骑兵团队汇演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四)促进融合发展,激活文旅产业的“一池春水”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商业、体育、农业的深度融合。创新组建“文商旅体农共创联盟”,汇聚各方力量,共绘运河文化盛景。“运河大集”的美食飘香,光影秀与全息投影的科技梦幻,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以“一区一河三镇”(文化旅游区、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张家湾、宋庄、台湖三个特色小镇)为核心空间布局,通过新项目、新业态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如北投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园的焕新、北京交响乐团的落户,成为副中心文旅融合的闪亮名片。更以政策护航,修订完善产业扶持细则,对优秀文旅项目给予支持,旨在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激发市场活力,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



北投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园(图片来源:文旅通州)



北京交响乐团入驻台湖演艺小镇(图片来源:北投集团)


(五)勇于示范引领,树立公共服务的“通州标杆”


通州区自成功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以来,始终以高标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示范性成果。在文艺创作领域,精心打造的作品积极参与“群星奖”角逐,展现了深厚的群众文化底蕴。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多项活动入选市级优秀案例。志愿服务彰显担当,专业团队在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表现出色,赢得广泛赞誉。特别是“通之韵”文化品牌,凭借其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显著成效,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称号。这些累累硕果,不仅体现了通州区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更树立了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州标杆”。


“十四五”的画卷即将圆满收笔,“十五五”的蓝图正待共同绘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以承办2025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为新的契机,继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锚定“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的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品质提升”向“标杆引领”跨越,让积淀千年的运河文化焕发崭新的时代活力,让优质、便捷、丰富的文化服务,成为副中心广大市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标配”。通州这座千年之城,将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出更加璀璨、更加坚实的“副中心力量”!



北京城市副中心(图片来源:通州组工)


来源:中国文化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