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代表队闪耀重庆,舞蹈、曲艺作品角逐群星奖
2025年10月15日至21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来自北京的群文工作创编者们带着四部包含温度的群文精品节目,踏上了第二十届群星奖舞蹈类、曲艺类终评活动的舞台,展现了首都群文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自2024年4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召开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全市部署会以来,北京市文化馆迅速行动,围绕本届"群星奖"成立了六个参赛门类工作小组。其中,舞蹈类、曲艺类、广场舞类工作小组积极投身于优秀作品资源的储备工作,历经一年精心筹备,一场规模宏大、影响广泛的选拔活动圆满完成。
舞蹈类:创新融合,演绎生活温情与艺术之美
在舞蹈类作品征集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两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入围决赛。由北京市文化馆、北京市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大兴区文化馆联合创作打造的群众舞蹈《保温杯》,以"邻里一盘棋"为背景,生动展现了邻里之间的生活常态。小小的"保温杯"承载着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寓意着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相互依存的情感永远"保温"。一个眼神、一声问候,都连接着邻里之间的温情与暖意,折射出大家携手构筑温暖和谐社会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而舞蹈《质本洁来还洁去》则大胆创新,将昆曲与经典音乐相融合。用昆曲阐释音乐,用音乐赋魂舞蹈,通过两种经典艺术形式的交融,使作品更具艺术性、细腻且富有感染力,呈现出中国人情感深处特有的芬芳馥郁。
曲艺类:底蕴深厚,讲述时代故事与家国情怀
北京市有两件曲艺作品成功入围决赛。大兴区文化和旅游局、大兴区文化馆报送的群口快板《小雨燕游学记》,将北京雨燕塑造为人物形象,通过一家四口飞往非洲过冬、沿途游学三万多公里的见闻趣事,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反映了"一带一路"和大国外交政策带来的巨变和意义,以小见大衬托出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与决心。
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通州区文化馆报送的评书《竹板情》,通过描写快板宗师高凤山在抗美援朝期间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慰问的故事,表达了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情怀,深刻阐述了文艺的使命,解答了文艺工作者为谁而歌、为谁画像的问题。
领导关怀与惠民演出:文化交流共筑艺术桥梁
活动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常林,市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王维波亲临现场观赛,为参演人员加油鼓劲,体现了对群文艺术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此外,参赛作品还积极参与惠民演出,与重庆当地群众进行文化交流。群口快板《小雨燕游学记》赴沙坪坝区巴渝书场演出,舞蹈《保温杯》赴渝北区文化剧场演出,舞蹈《质本洁来还洁去》走进重庆移通学院綦艺剧院(綦江区),均得到了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保温杯》将于11月4日再次赴重庆,代表北京市参加"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展演暨第二十届群星奖颁奖晚会,我们期待它能再次绽放光彩,为北京群文艺术增添新的荣誉。
此次北京代表队赴重庆参加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与角逐,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通过这些优秀的群文作品,我们看到了北京群文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也感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相信在未来,北京的群文事业将继续蓬勃发展,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
来源:团队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