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笔为刃,书写廉洁新风尚 2025北京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暨“影像北京”参赛作品改稿会圆满结束

时间: 2025-07-07 浏览数 307

+1 点赞 1收藏 分享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文艺创作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的独特魅力,根据北京市文化馆整体工作安排部署,结合“影像北京”系列赛事活动,由北京市文化馆精心策划与组织的2025 年北京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书法创作辅导班暨 “影像北京”参赛作品改稿会,于2025年 7 月 2 日至 4 日在北京市文化馆成功举办。

 


此次活动将传统书法艺术创作与新时代 “清风正气” 廉洁文化紧密融合,吸引了来自全市各区文化馆的书法业务骨干以及 “影像北京” 书法(篆刻)领域的百余名优秀参评作者踊跃参加,在专业艺术提升的过程中,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廉洁文化精神洗礼。


在本次创作辅导班开班仪式上,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明子琪做了开班动员,她首先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她强调:“希望各位学员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名师指导下深耕书法艺术,将个人创作融入时代语境,让‘影像北京’的作品既彰显传统笔墨魅力,又传递当代廉洁文化精神。” 希望学员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与授课专家互动,在作品打磨中践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的创作理念,以高质量作品展现北京群众文艺的蓬勃活力。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孟繁禧、刘楣洪、程度、于恩东、李钢等多位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中担任重要职务且在书法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担任授课教师。老师们不仅从书法专业的视角,对隶书、楷书、行草书、篆书、篆刻等不同书体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细致指导,还独具匠心地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程度、孟繁禧两位老师在讲解隶书、楷书时,以 “字如其人,书以载德” 为切入点,生动地阐释了书法创作中“周正、匀称”的笔法与为人处世 “清正廉洁” 准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让学员们多看、多思、多想、多练,深刻领悟书法艺术所蕴含的道德规范。

 


(程 度: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孟繁禧: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于恩东、李钢老师在行草书教学中,以书写作品的笔法、墨法、章法为引导,从书写作品的“法度”中鼓励学员们在流畅多变的线条中感受、欣赏、体味书法的文化韵味,启发大家用书法作品反映时代精神,传递廉洁理念。

 


(于恩东: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中国石油文联副主席,中国石油书协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

 


(李 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七届 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在篆书、篆刻主题课程中,刘楣洪老师围绕篆书的典型代表作品、篆刻的刀法技巧与章法布局展开深度教学,解析线条质感与金石韵味的呈现方式。针对学员提交的作品,刘楣洪老师从结体均衡性与篆法规范性入手,指出部分作品存在的线条、字形讹误等问题。学员就篆书墨色层次控制、篆刻边款刻制、书写方向把控等难点与老师深入交流,刘楣洪老师逐一解答,助力学员突破创作瓶颈。

 


(刘楣洪: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


本次课程突破传统 “老师讲课、学员听课” 的单向模式,将核心环节聚焦于现场作品点评与互动指导,构建 “学员展示 — 创作阐述 — 名师诊断 — 集体研讨” 的沉浸式教学链条。每位学员在作品点评前进行 1 至 2 分钟现场发言,阐述创作构思、技法运用及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专家点评提供精准切入点。五位专家分别针对隶书、楷书、行草书、篆书与篆刻,现场直面学员作品开展 “一对一” 诊断式辅导,这种 “创作困惑前置 — 专家对症破解” 的模式,使点评环节兼具针对性与实操性,学员不仅能获得个性化修改建议,更通过集体观摩其他作品点评,积累不同书体的创作经验。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给自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获与成长。一位区文化馆的业务干部感慨地分享道:“这次培训让我在书法创作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把廉洁主题创作融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廉洁文化,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让廉洁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此次活动以书法为媒介,以廉洁为灵魂,不仅圆满完成了对群众文艺骨干的专业培训任务,还成功实现了廉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首都群众文化建设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清廉正能量,为推动新时代首都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来源:创作辅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