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十载 共谱新篇 |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2024年北京市文化馆第三次理论研讨活动成功举办

时间: 2024-11-29 浏览数 348

+1 点赞 0收藏 分享


11月29日上午,作为2024年京津冀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的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暨 2024 年北京市文化馆第三次理论研讨活动在北京市文化馆6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京津冀省级文化馆和北京市各区文化馆主管理论研究的副馆长、理论研究部主任、理论骨干及通讯员共50余人参加。



此次研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与文化馆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回顾总结与实践交流,探索文化馆促进区域文化融合发展路径,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贡献力量。



北京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首先致辞,总结了十年来北京市文化馆紧扣“协调机制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功能要素一体化”的总要求,与天津、河北两地深入交流、资源共享,以活动促进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功能建设和品牌建设的成果,尤其是北京市文化馆在群文期刊、文学征文、理论研究方面的突破,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北京市文化馆理论调研部主任徐玲从2018年“融合创新共享——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论坛”讲起,主要介绍了北京市文化馆在京津冀三地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希望未来三地在理论建设、队伍培养、创作交流方面可以有更多的联动。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调研美影编辑部主任张沛回顾了天津市群众艺术馆“走进去、请进来”,举办期刊、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摄影等多项活动,实现省际互通共建共看共研的发展路径,并特别介绍了今年举办廉洁文化作品展的新举措。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调研美影编辑部干部、“东丽杯”群众文学评选活动主管李莹围绕“群众创新写作”进行了优秀案例分享,详细介绍了从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到分阶段设定目标的方式方法和惠民成果。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调研编辑部主任刘珂辛指出京津冀的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是区域合作的前提,河北省群众艺术馆为实现文化惠民目标,围绕长城、大运河、冬奥、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举办文化活动,进行馆际联动,取得丰硕成果。同时提出继续举办论坛、建立智库、联合举办艺术节等具体建议。



东城区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刘璇从“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的成立背景、工作机制、工作内容讲起,分享了东城区通过“角楼论坛”、文旅消费季、快板邀请赛等活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的融合创新、共促共进。



西城区文化馆副馆长贺艳春回顾了西城区文化馆以“看大戏•到西城”“宣南杯鼓曲大赛”“春之花京津冀美术作品邀请展”等品牌活动为桥梁和载体,将戏曲、曲艺、展览等公益惠民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中。



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研究室科员康继红以京津冀中老年模特大赛、金刺猬大学生戏剧季、抗战老兵影像和雕塑展三个项目为代表,介绍了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



海淀区文化馆数字服务部主任陆丽明结合海淀实际,分享了海淀区文化馆通过举办歌手大赛、广场舞交流展演等活动探索合作共建机制,携手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京津冀资源共享、互融互通、优势互补方面的经验做法。



丰台区文化馆创作部主任、理论骨干马海晶讲述了丰台区文化馆通过自上而下、核心引领和自下而上、基层推动两种方式参与三地文化交流,以品牌活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石景山区文化馆理论骨干任宇华分享了石景山区文化馆组织地区间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文艺文化交流,参与品牌活动,促进京津冀精品创作,助推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的实践和探索。



门头沟区公共文化中心理论骨干耿艳丽分享了通过成立“京西旅游大联盟”、举办京西太平鼓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人才培养等,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动资源共享,提升区域整体文化影响力的实践和成效。



房山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部副部长毋舒杰主要介绍了京津冀曲艺邀请赛的情况,以具体数据讲述大赛的发展,反应出京津冀交流不断深化的过程,并提出可以以京津冀都涉及到的拒马河为载体进行一些作品创作和文化交流。



通州区文化馆理论骨干张凝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入手分享了通州区文化馆的京津冀文化交流发展路径,提出要优化供给渠道、加强合作共享,使群众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顺义区文化馆办公室主任、理论骨干王炜以“顺义有民歌”项目为例,讲述了顺义区文化馆深入研究民歌艺术的渊源、特点、传播和传承规律,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径,也谈到了未来的研究计划与展望。



昌平区文化馆通讯员李晨辰回顾了昌平区文化馆的京津冀交流活动,表示要依托长城、大运河等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加强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展示首都文化和昌平文化的魅力。



大兴区文化馆党支部副书记李晓虹以非遗项目研讨共建和“新大兴 新国门 新形象”摄影大赛为例分享了大兴区文化馆找准切入点,搭建交流平台,联动京津冀,实现跨区域互动的活动实践。



平谷区文化馆理论骨干田淑兰讲述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平谷鼓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三地能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更多舞台让鼓书艺术走出去。



怀柔区文化馆理论骨干、通讯员王晓静讲述了怀柔区文化馆围绕“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战略,通过举办雁栖湖论坛、合唱展演以及参与京津冀三地活动等,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怀柔文化底蕴,促进文化协同发展。



密云区文化馆副馆长李雪以“我爱唱歌——百姓歌手大赛”和一系列非遗活动为例介绍了密云区文化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延庆区文化馆通讯员张义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心得体会,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政府和个人共同的事情,在发展中要注重彰显地方特色,拓宽文艺工作思路,先内部后区域,推动个人发展、文化馆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燕山文化馆副馆长王爽以北京燕山、河北保定、天津河东三地书画作品交流展为例介绍了燕山文化馆在共创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赋能提质上取得的积极成效和遇到的问题,指出未来将继续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举措新模式。



下午,全体人员赴首都图书馆剧场观摩“2024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京津冀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活动”,领略京津冀三地文化魅力,感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深厚潜力。展演现场还颁发了“美丽京畿——文旅同心向未来”第七届“创写北京”《首都公共文化》2024年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和个人奖项。该活动由北京市文化馆主办,来自京津冀乃至全国各地的作者,以散文游记的形式描绘出京畿美景、地域特色,展现着京津冀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现着三地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发展的累累硕果。



此次活动回顾和总结了十年来京津冀三地文化馆在协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在推动区域文化繁荣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建设。大家纷纷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文化馆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未来要持续探索和实践,通过深化合作、资源共享、融合创新等策略,互利共赢,不断提升文化馆的服务质量和影响力,共同推动京津冀区域文化繁荣。


来源:理论调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