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阳区文化馆1958年始建,1992年拆旧立新,新馆于1996年底落成,总面积11000平米,拥有主楼、配楼、文化广场及附属设施。主楼以演艺活动为主,包括剧场、展厅、影厅等多功能文化空间,配楼以培训为主,30余个教室。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线上线下每年服务人群达千余万人次。
积极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文化馆精心策划举办各类文化培训活动,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充分发挥区文化馆的示范普及带动作用,统筹协调各类文化艺术资源,持续开展朝阳区基层干部100学时培班、朝阳区文艺骨干千人大课堂、朝阳区千场讲座下基层等培训、朝阳区美育讲座进基层等,免费开办基层文化辅导和专业讲座70余项,进一步提升百姓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开展丰富文化惠民活动。朝阳区文化馆始终关注百姓文化生活,先后创立品牌项目及活动50余项。如连续多年举办的“北京朝阳森林演出季”,充分体现朝阳区推进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的“三化”建设;“潮流音乐节”、“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影响力及覆盖面大;“寻找工匠”非遗传承人群培养计划、“漂亮的兵马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传承。年举办演出、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500余场次。
有效运行总分馆制。不断完善“3+1”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今年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投入使用,建设常营地区文化分中心。同时作为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打造朝阳群众志愿吧、人民院线、志愿者直播间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空间,还积极发挥示范作用、辐射作用、传播作用,紧密联合全区各文明实践所、站、基地,推进总分馆制建设。
实施文化馆数字化建设。馆内设有数字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数字平台。可提供群众咨询、大数据分析、慕课学习、网上培训等服务类型。馆内还设有智能机器人、智能朗读亭、自助取票机、数字化大屏等多种数字化体验服务,满足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
助力“艺术之城”建设。结合自身工作及特色,挖掘朝阳文化艺术优势,创新打造艺术活动品牌,如“向上的生活”新媒体艺术节、国际民营美术馆论坛,国际性动漫产业展会等。同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以数字化赋能艺术之城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与传媒融合,推进第五代移动应用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艺术推广领域应用,丰富和拓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内容资源和服务能力。
添加表情 发布评论